贯彻落实“532”发展战略,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,常州市通过“三抓三促”加速推进保障租赁住房工作,确保新市民和青年人“有住房”“住得好”,让更多人“引得进”“留得住”。据了解,在《常州市“十四五”城镇住房发展规划》的基础上,常州市提出了“再加1万套”的工作目标,即到2025年末,计划筹集保障租赁住房6万套(间)以上。

人才公寓

1月26日,《常州市加快发展保障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》(常政办发〔2022〕7号)正式出台,常州市成为全省第3个出台保障租赁住房政策的城市。目前,常州市已建立了副市长为组长的市保障租赁住房工作领导小组,各辖市、区人民政府正抓紧时间,参照成立领导小组。实施方案出台不到1周的时间,天宁区就一次审核出具了两份保障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,将向新市民和青年人提供1213间保障租赁住房。2月15日,常州市出台了《关于加强新建保障住房建设管理的通知》(常住建〔2021〕23号),从规范基本建设程序、落实工程质量安全、强化工程质量验收、规范保修及质量投诉处理、严格政府监督管理等五大方面,为保障租赁住房的质量保驾护航。

“十四五”开局年,常州市摸底排查了个100多个租赁项目、共计房源4万多套(间),项目储备率达到了“十四五”计划总量的65%;目前,已确定纳入保障租赁住房管理项目2.5万套(间)。建成了一批配套齐全、设施完善、交通便利、服务优良的保障租赁住房项目,如拾壹梧桐人才公寓、湖塘人才公寓、经开区青年活动中心、凤凰创业中心青年公寓、新运·泊寓人才公寓、荷香苑人才公寓、景豪人才公寓等,为新市民和青年人提供了舒心和放心的居住环境。2022年,常州市持续加码,在制定经营用地出让计划时,要求辖市区下好保障租房住房用地保障的“先手棋”,新开工建设的保障租赁住房将主要安排在产业园区及周边、轨道交通站点附和城市建设重点片区等区域。

在政策制定的同时,同步对接大数据管理部门,同步研发市区一体化的保障租赁住房监管台,将项目认定、联合审批、建设管理、租赁监管等一并纳入,相关数据与税务等部门实现“直联”,同时,还为后续服务的持续提升预留了可拓展空间。目前,保障租赁住房申请入住系统也已经上线,新市民和青年人可以在线挑选房源,预约入住,手机小程序也即将上线。

常州市充分利用存量住房发展保障租赁住房,形成了盘活存量资源的多样化模式。安置余房资源回拢,如钟楼区为解决辖区内高新企业技术人才居住需求,对辖区内闲置安置房进行改造,打造“新运·泊寓”人才公寓,按精装型标准进行统一装修,提供一室一厅、两室一厅、三室一厅等户型保障租赁住房共168套;国有闲置资源盘活,如“青野公寓”,利用原空置老年公寓资产,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设计、装修、运营和管理,定位中高端人才公寓,提供loft、单间、套房等多种户型保障租赁住房共87套(间);社会闲置资源改造,如新北区的“安+”公寓,利用安莉芳企业配套用房,促成运营公司与安莉芳合作,建成保障租赁住房116套;四是老旧资源提升,如“壹拾梧桐”,通过改造提升老旧打工楼,打造功能齐全的智慧型社区。

在做好全市“一盘棋”的同时,常州市鼓励“一区一策”,全面征集发展保障租赁住房的“可复制清单”。去年年底投产使用的丰泽一期人才公寓,目前入住率就接80%。通过对存量安置房的精装修改造,“薛+”人才公寓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。预计2023年竣工交付的西洋庄项目,在建设之初就明确了7-9折租金定位。宿舍型、公寓型、Loft、套房等更多实用的户型在陆续推出中,健身房、共享厨房、私人影院等成为了标准配置,创业基地、法律咨询等更多带有特色的租赁住房“周边衍生服务”正在孵化中。(通讯员 寿可 徐欢 记者 马奔)

推荐内容